另眼看《伤寒》

作者:祝肇刚    浏览次数:    日期:2016-12-13

谈起中医,我们总强调中医的整体观:“天人相应”,“内外合一”,“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但是在研究《伤寒论》时,尚未见到一家对《伤寒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产生的必然性,当时的气候,当时的地理环境(森林、草原覆盖……),田地开垦,人口分布,生产水平,生活水平,科技水平,当时发现药物的数量……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我认为,历史在发展,地球的气候、环境、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也在发展变化,遵循着“适者生存”,“用进废退”,“趋利避害”的原则。微生物也在发展,它们的发展对人类产生影响;大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使人类不适应从而产生了疾病。疾病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发展,而医学正是在和疾病的斗争中得到发展。《伤寒论》也是在当时的需求下应运而生。由于《伤寒论》揭示了人体疾病的最基本规律(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内分泌的失调、体液的代谢变化)所以指导了许多疾病的治疗。由于人体最基本生理的变化不大,当今研究《伤寒论》的意义是用当代的文化、科技来联系和理解《伤寒论》,使之更好地为当代服务(也就是使《伤寒论》更容易学习、理解、掌握、运用)。读《伤寒论》,你要钻的进去,还要跳的出来。钻进去,发现新宝藏;跳出来,发现不是唯一的宝藏。

知识有可知可不知,学习有可学可不学,完全以人的需求而定,所以学习《伤寒》,不是以背诵条文为目的,而是以运用条文指导如何治愈疾病为目的。

学习《伤寒》要下力气,但不是用尽全力。因为学习是学知识和学能力,在学习《伤寒》时学到了能力,再开发其他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