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今病案谈望诊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日期:2013-04-15

(本文整理自薛钜夫院长 2005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讲座手稿)

    我今天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大家共同讨论中医望诊这个话题,我曾在本校做了几次关于望诊的讲座,谈了一些个人体会,但因中医学问博大精深。所学仅为仓海一粟。为了促进中医发展,引发同学学习热情,我还是不揣固陋,和各位再叙赘语。今日所讲内容,是从三个病案谈谈望诊,可能有错谬之处,敬希指正:

病案一:扁鹊三见齐恒公
    这个病案似乎在中国只要上过初中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本来扁鹊的望色辨证、论治均为熟识经典和临证经验的自然结果,而被人们越传越神。甚至连学中医者都有人说这只是故事而已,而不加研究,有一些学中医的同道曾问我:“你对望诊研究多年,你认为如何能做到像扁鹊那样准确神奇?”我笑而答曰:“你只要三点就可以做到。那三点呢?我不喜欢讲空道理。只要对越人三见齐恒公的故事逐条分析,答案就出来了:
     第一、扁鹊是如何知道齐恒公的病候由皮肤→肌肉→脏腑→骨髓的呢?我们先读一段《灵枢·卫气失常篇》的经文,就知道扁鹊望诊的理论依据是有出处的。经曰:“何以知皮、肉、气、血、筋骨之病也?曰:色起两眉薄泽者,病在皮肤;唇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肌肉;营气濡者,病在血脉;目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如受尘垢者,病在骨”。好像读到这,扁鹊望色知候已经明了了。
    第二、作为一个医生,不仅只会诊病就行了,还应掌握病情转归的途经和规律,才能有的放矢,把书本知识与临证融为一体。扁鹊分析齐桓候病变的理论是有根据的,《素问·缪刺论》说:“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
    第三、诊断清楚了,规律掌握了,还要抓住治疗的时机。有一句俗语,明医所弃,庸医所求。此句话意为病应早治。而水平低下的医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机会,到了不可救药的阶段,已经没有治愈的可能了,为医者还蒙蒙昧昧,方药乱投,企获一冀,反成含灵巨贼。扁鹊的治疗思想是根据《素问·阴阳大论》:“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所以病到骨髓阶段,扁鹊走了。病不许治,病必不治。由此看来,古人是通过扁鹊故事告知为医者,患者应该有病早发现,早治疗的道理。亦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战略思想。同时也启示我们学中医者应熟读经典,勤于临证,逐渐总结经验,突破创新,方可使古老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统一。

 病案二:望而细审程医生。
     广东省有一吕姓女子,非常漂亮,介绍婚姻者不绝,患病,其症刺痒难忍,并周身起疙瘩而浮肿,其病状颇象麻风,邀请医生治疗一年,不见好转,那些婚姻追求者也不上门了。据病情有人推荐去麻风病院治疗。但其父不愿将女儿送进麻风病院。经人介绍了一位姓程的医生予以治疗。程医生察脉观色,看她面无癍痕,见她手扶肌肤永不停止。因而心有所悟说:“此必衣肤有毒造成的。”于是嘱家人当着程医生面把女孩的衣服进行洗涤,见有浆糊及樟木粉末沉于盆底,颜色黄黑,有一股樟脑烈味薰人。程医生说:“姑娘的病是由于樟木粉末损伤皮肤所致,这不是麻风病啊!快换掉衣服,病可痊愈。后经问明情况,方知是女孩的继母嫉妒这个女孩比自己生女漂亮,于是假意疼爱继女,亲自为其浆洗(解释浆衣为何)衣服,表面上好似无微不至,但是暗地里却把樟粉掺入米浆,揉搓女儿衣物之中,致使女儿中樟粉之毒,引起过敏性皮肤病。说清了原因后,众人都佩服程医生的诊断高明,换了衣服后,加之中药调理,病很快就痊愈了。
那么程医生是怎么悟出来的呢?程医生发现病人面部没有痒疹,因为面部不需着衣,所以与麻风病不一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望诊在四诊之中,居为首位,通过望诊而定病位之浅深,而今人望诊多不细审,实乃望而未望也。

病案三、舌诊活人
   有一刘姓老翁,年逾古稀,青中年受苦,生活困难,进入花甲后,生活逐渐富裕,加之子女孝顺。每日二餐饮酒,饮酒多食煎炸食品。胃脘常有胀满,呃声响亮,大便多溏而不爽。一年来求治未断,但疗效欠佳,经人介绍求我诊治。来诊时带来曾服药物处方。细审多为消导舒气、舒肝健脾、和畅气机之品,亦曾胃镜,食道造影检查,未见器质性改变,亦服些胃肠病药品。偶有小效,但症情多有反复,且逐日加重。病人来诊时是早晨,为了检查方便,未吃早餐,呃逆之声响亮,且伴随有腥臭气味,听罢诉说发病及治疗经过,示意患者伸舌头,望见舌边紫暗,舌苔黄腻花润,按脉两关滑利如珠,中沉取略显不足。我询其有无食物反流现象。病人告我近半月常在食后两小时有酸臭不化食物返出。我开了一张半夏泻心加云茯苓,去干姜加重生姜用量15克,并安慰病人,告之曰:吃药后很快有效。请家属带病人取药。然后用眼神留下其子,嘱其去大医院,做一钡餐造影。其子告诉我,已经做过了,没有问题,我说你们的检查是三个月前做的。现在病情发展了,并且告知可能为食道肿瘤。其子同意去检查,过了三周,病人复诊,并带来了X光片。确诊为早期食道癌,主检医生很惊讶,肿物很小,起初并没有发现,是在其家属的反复提示下,仔细对照和病理的证实下才确诊的。病人服上方后,症状亦见明显改善。医院认为,病属早期,有手术机会,应及时手术。经手术住院治疗。家属考虑年龄较大,且手术及时,不愿采取放化疗。出院后服用中药调理,病情逐渐好转,精神气色饮食如常人,追访至11年,后因脑出血无救而逝。
    紫黄花润舌是我诊断消化系统肿瘤的经验,根据其润之程度而定早中晚期,据脉定其肿瘤部位。根据舌之瘀与黄腻孰重判定性质,据脉定其肿瘤部位。此案患者,舌瘀轻于润,且饮浮于舌面,当是早期,脉见寸尺沉滑弱,唯两关滑利如珠,病应中焦,浮取有余,中沉取略显无根,说明病变消化系统上部,于是询其有无返流以证之。病人上有返流,下有便溏,当是阴阳将要离绝之象,所以肿瘤可能将进入恶性阶段。经科学检查,确定无疑。早期发现,亦属中医“治未病”。即所谓治未发展至危象也。
     这个病案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善诊者,要脉色(四诊)合参,方可准确。二是中医应把现代科学检查纳入中医四诊之中,谓之延伸与丰富,中医现代化自在其中。(若有时间,再举刘老由脉及触诊案)
总结语:
     我今天通过三个病案来说明我对望诊的一些体会。
     第一、要熟读经典和前人经验,即所谓“勤求古训”,亦为继承,对前人经验要探其究竟,去粗取精,不要人云亦云。加之自己留心观察,总结经验,加以突破和发展(第一案)。
     第二、望诊要体现审察二字,若望而不审实乃望而未望也,审之目的是为鉴别。(如第二案)
     第三、作为一句中医,要与时代发展统一,充分将现代科学手段,为我所用。而不是简单的中西医相加。
      限于时间,仅谈三点,以做引玉之砖,希冀引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