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钜夫心著——我的父亲《薛培基》

作者:杏园金方官方    浏览次数:    日期:2016-11-06

☘ 罗复堪、陈垣、安幹青、施今墨、朱壶山、张大千、徐悲鸿…众位耳熟能详的建国初期文学、史学、医学、书画大家,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交集?授业恩师、亦兄亦友、忘年之交、医患情深…记录每一个走近他的人,记录每一段深厚情谊,才会更了解平常的他是怎样的不平常。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只缘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一个人的成长,一代人的经历;一名济世救人的医者,一位认真对待每一天的智者;片段的记录,岁月的流淌,总是这样的淡然,才给予我们力量。

☘ 并非传记,亦非演绎,听一位中医人讲述自己父辈的故事:

他,是薛培基,别人眼中的“一代骄子”。父兄疼爱,长辈赏识。曾蒙受文学、历史、书画、医学等众多大家的熏陶及用心培育。

他,亦是一人多师受益者,勤学不倦,博采众长,笔耕不辍。早年的厚积为后半生的薄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接连历经了数次失子、丧女之痛,也承受了大运动的波折,坎坷的人生沐浴了他的睿智、沉静与平和。

他,首先是一位老人。认真地生活,用心地付出,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感染了周遭人群。 


在这个稍显阴郁寒冷的深秋,让我们收拾杂乱的心情,泡一杯清茗,临窗倚靠,捧起《国医薛培基》,随薛钜夫先生包含忱忱深情的笔触,瞻望一位俯首命运的起承转合却始终持一念而澄明渐进的国医老者不抱怨的一生。


111.jpg

看点提要:

懵懂之时,那时的薛培基初识罗复堪先生,开启了自己的学识之路;再识陈垣先生,父亲不仅做了大量读书笔记,兼修了德语;后因为独到的问学功夫,父亲又结识了安幹青先生,并进一步成为了施今墨先生的及门弟子。再因沉静好学,父亲又结识了朱壶山先生、寿石工先生、张文修先生、张大千先生、徐悲鸿先生等等。——《人生何处无机缘》

父亲,有着异乎寻常的灵秀之气。卓越的天资浸染了那个时代诸多有识之士。他们惜才、爱才,默默地为父亲铺设华丽多姿的人生。虽经历人生波折与低谷,但,父亲又在远离都市的地方,开办诊所,僻处人生新篇章!父亲如空谷幽兰,一吐芳香。——《别样的风采》

父亲,有着仁爱之心、普惠之心、莘莘之心,他对每一位师长都有着绵绵无尽的爱。对孙六先生,对舅公朱佩经先生,对妻子,对儿女,孙子、孙女… …以及小猫侠儿、鹦鹉,都倾注深厚的爱。——《绵绵不绝的爱》

【品读指南】

薛钜夫院长子承父业,自幼随家父身畔,将老人家点滴之事,点滴之爱倾注于笔尖,化为美丽的文字。

本书中有别开生面的精彩小故事,细细读来令人心中畅快不已:如父亲与戏服师父的奇特相遇、老郎小郎的中德趣话、拜师朱壶山先生、结识“秆上的”秦先生等等;更有众多建国初期与父亲结缘的大咖们的真迹,插画:诸如罗复堪先生赠与薛老的亲笔书画,寿石工先生赠与薛老的联语,宋君方先生、李瑞善先生、肖龙友先生分别赠与薛老的扇面画,王雪涛先生赠与薛老的画卷等。翻阅中也会颐养读者身心。

最后,让我们从《国医薛培基》中充满人生智慧与哲理的嘉言慧语中,品读这位国医老者一生中修习自性的圆满:

☘ “凡事都应在大处着眼,细微处落目”。

☘ “硬功夫指医学专业的功夫一定要扎实,是需要学一辈子的;软功夫是指医学之外的人文修养,要有广阔的学问胸襟,培养大性情和大眼光。”

☘“受苦是人生中的良机”。

☘“人生的方向确定后,少一些刻意自苦,多一些坚持和留意,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只有有心人才能体会到。”

☘“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学问。一个学者,首先要有广博的胸襟,有年华,才可能有大成就。”

★购书请扫码

立品图书二维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