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今墨先生与大弟子祝谌予的师徒缘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日期:2021-01-16

1933年, 19岁的祝谌予拜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为师,成为施老先生的开山弟子,也开始了他中西医共学的医学生涯。从此他每天上午在施老诊所处抄方侍诊,下午再随施老外出诊疗,除过年休息几天外,天天如此,从无懈怠。


说起祝谌予跟施老学习,这里面还有个有趣的小故事。当年他的母亲突然病重,求诊多方名医也没有治好,但没想到经施今墨先生诊治后,很快便痊愈了。祝谌予便萌生了想要跟随施老学医的念头。施老在接触中发现祝谌予这个孩子特别认真,而且特别孝顺,于是同意了祝谌予的拜师请求。在后来的接触中,爷俩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祝谌予进入施门后一直跟在施老身边学习,施老不收任何的学费。施老上午看100个病人,就会让他跟着抄方学习。等到下午,施老还会再去患者家应诊。在平时,施老还会安排祝谌予跟着周介人等老师学习中医理论知识。

图片
1936年 祝谌予在书房中读书

在侍诊学习过程中,祝谌予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小笔记本,自己起名“零金碎玉”,随时记录施先生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的习惯用方用药的精妙所在,晚上回家以后就认真总结归纳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施老处方时习惯用药是一对儿一对儿出现的,比如说黄芩黄连,比如说旋复花代赭石,于是就收集起来了。收集到一定程度以后,祝谌予就请教施老:“您用药总是一对儿一对儿的,道理何在?”施老听后非常高兴:“你这个发现是其他学生没有注意到的。这也是我常说的隐性思路。”

祝谌予经常向老师汇报自己对某些疾病的思考认识,和学习中的感悟,他这股认真做学问的态度,每每都得到施先生的肯定,使得师徒二人感情渐增。

祝谌予曾说:“这些对药是施老与我经验所得。得之于临床,得益于看书,得知于旁人的经验。这些对药都是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寒一热一气一血,体现了中医的调摄阴阳以平为期的治疗原则。” 
 
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西医逐渐进入中国。中医与西医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这片大地上进行着碰撞。施老说:“有些西医问题我也给你解释不清,你要想搞清楚,就再到日本去学习西医,这样对以后中医的发展是有帮助的。”祝谌予一听很受鼓舞,一边准备着去日本留学的手续,一边加紧对手边收集的医案进行整理。并在1940年出版了《祝选施今墨医案》,出版不多时,即告售罄。

《祝选施今墨医案》真实的反映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医的水平和中西医结合的水平,可称为中西医结合的一个雏形,反映了施老高超的医术及改革中医发展中医的远见卓识。

图片

祝谌予先生留日期间,学习专注刻苦认真,在西医理论实验技能及临床诊断各方面非常优秀。在日本学习快要结束时,祝谌予的导师曾提出想要他留在日本,但祝师不忘初衷,誓将所学的知识结合中医理论应用到临床和中医发展中。

图片
祝谌予留学日本金泽医科大学

后来,1957年祝谌予先生担任北京中医学院教务长时,又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将施老对药进行了记录整理并汇集成册,并于1982年交付出版,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出版至今得到了广大临床医生的推崇。

有人曾问祝师:“当时没有计算机,没有电脑等先进设备,收集整理议案这么繁琐浩大的工作,两三万字的医案,您是怎么独立完成的?”祝师说:“当时桌上地上床上,凡是有平面的地方都铺开了,凡事没有别的办法,唯一就是需要一份一份地耐心整理,一页一页地仔细核对,坚持不懈,不怕吃苦才能完成。”

祝谌予先生在《祝选施今墨医案》的序言中写道:“与之留日,志在学医,学医之用犹在于洞悉以科学细节病理之方法,更适用于我国特效之药物,以行无私之治,以行无失之志。”这句话也贯彻了他的一生。

天道酬勤,他终于成为了中西医结合的一代名医,而他编纂的《祝选施今墨医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也奠定了施今墨先生在中医界的学术地位。在中医传承和发展中,祝谌予先生功不可没。

图片
祝师在任北京中医学院教务长时,
曾多次带学生到门头沟、大兴、河南等地巡回医疗




后记

祝师常说:学习中医没有捷径可言。唯一的方法是跟老师抄方。因为跟老师抄方,你就会了解老师对每个病的看法,所以这是个捷径。看病时一定要:认认真真诊病,老老实实做人。

“认认真真看病,老老实实做人”是祝师的座右铭。也是他嘱咐他的学生们行医的准则。后来,他支持学生薛钜夫开办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时,将此十六个字作为院训,并一直延用至今。现在这两个牌子就挂在杏园金方国医医院的门诊大厅。这是医生的底线和准则。我们就一直坚持着,一直做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