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究竟调啥?

作者:黄河青    浏览次数:    日期:2016-11-08

常有病人对我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舒服,就是想来调理调理”。在刚上临床的时候,面对这种要求,我常会感到不知所措,调什么呢?有这个必要吗?但随着临床时间的增加,我对“中医调理”的认识也逐渐深入。在此,让我们聊一聊中医调理。

 

1调理的理论基础:“治未病”

“治未病”理论源自《黄帝内经》,它可不是没病也要治一治的意思,而是在发病的前期加以干预与调整的理论。很多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在形成前的很长时间里,机体都会处于机能失调的状态。这时虽然没有太多的不适症状,体检化验也处在正常水平,但长此以往,机体会像一个长期超负荷运转的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减弱,渐趋崩溃的边缘。



“治未病”所针对的,正是这种发病前期失调状态的调整。用我的老师薛钜夫先生的话讲:比起那些针对“大病、重病”的补救与维持,我更愿意把我的精力放在“治未病”理论的研究上,希望能通过我的调理,让我的患者们不得大病。

 

2调理的目标:恢复机体平衡与稳定的自然状态

现代生理学研究让我们可以从微观的角度领略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精细与奇妙,而传统的中医理论则能给我们一种宏观的、哲学化的视角。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中医理论将错综复杂的机体功能视作一种平衡与稳定的状态,具体而言:五脏功能相互协同又互相制约;气血津液为脏腑功能提供能量,同时脏腑的正常运转也保障了气血津液的化生;气机运动有升有降,有出有入;血液循行既川流不息,又受到经脉与经气的约束而不妄行于外;还有饮食的摄取、营养的吸收与代谢、废物的排泄也是一系列的协调与平衡……,于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调理有了明确的方向,即恢复并保持机体功能平衡与稳定的自然状态。

 

3做有针对性的调理

虽然“调理”一词说来泛泛,但具体到临床上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医生在全面了解患者体质、病史、甚至是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做有针对性的调理。



下面我介绍一些我临床上常用的调理方法与思路:如果你体质偏弱,经常感到疲乏无力、小病不断,这可能是气血化生与利用的平衡出现了问题,我常选用温养气血的药物以扶助正气,同时兼顾脾胃功能,使气血化生有源;如果你爱饮酒吃肉,渐渐的体型偏胖、急躁易怒,这常是摄入、利用与代谢失去了平衡,我常会给予清热利湿、帮助运化的药物,促进体内垃圾毒素的代谢,并积极预防血压、血脂、血糖的异常;如果你是女性朋友,那么气血的调畅平衡可能是我首先要考虑的内容,由情绪、压力、操劳等因素,女性朋友比较容易出现肝郁气滞、血虚血瘀的情况,应用舒肝理气,调畅气血的药物,常可恢复女性朋友的月事规律,改善体质与皮肤状况;当然,调理的思路远不止这些,比如肝气与脾胃运化之间的矛盾、脾脏升清与胃腑和降之间的关系、心血与脾阴在睡眠领域的协同、肝血与肾精在更年期阶段的作用等等因素,都是需要加以关注和调节的。



既然一切的调理,都是以恢复机体平衡与稳定的自然状态为目标的,那么任何的调理都不应是盲目的、单方面的,也不是多多益善的。最好的调理,是在健康有续的生活状态下做适度的调理。这必须是在医生与患者朋友们共同的努力下才能够完成的。


作者介绍:

QQ截图201611081425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