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妙招帮你抗秋燥(实用好文)
作者:杏园金方官方 浏览次数: 日期:2019-09-26
关于“秋燥”
“秋燥”是一种疾病?
NO!
其实,“秋燥”是中医术语,是指秋分至小雪之间的气候特点。不过,因为在这一时间段内,经历了夏季的湿热,气候变得清凉干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等各种秋燥病症。
四季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天地之气的变化,就是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中医通常讲“天人相应”,当气候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身体健康、适应力好的人在节气变化时,通常不会出现不适,而身体较差的人可能会使疾病加重或出现新的不适。俗语说“春捂秋冻”就是为了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清代著名伤寒学家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一书中说:“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风寒为轻;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此属燥热,较暮春风温为重。”因此可见, “秋燥”按其燥邪成因可分为“凉燥”和“温燥”。
用专业的中医术语解释可能会让人觉得玄而又玄却不得解。我们教大家用一些常见的症状来初步辨证,以方便大家区分“凉燥”和“温燥”。
“凉燥”的症状易见于身体阳气偏虚、怕冷的人,通常偏向着凉引起, 常伴有怕冷、头痛、鼻塞、有稀痰等症状。
“温燥”则很常见于阳气偏旺、阴气偏虚的人,常伴有口渴、鼻干、便干、咳嗽无痰等症状。
如何应对秋燥?
我们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们已经清楚,“秋燥”有凉、温之分,那么应对秋燥,就不能笼统地使用统一的办法,中医谓之“辩病辨证”。因此,我们分享一些应对秋燥的小妙招来帮您化解秋燥之苦。
凉燥凉燥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
温燥饮食疗法
如果您着实判断不好自己的秋燥症状是属于“温燥”还是“凉燥”,没关系,我们为您准备了几个适合大众的小妙招:
1、百合银耳粥
2、陈皮麦冬水
3、冰糖雪梨陈皮汤
【温馨提示】
以上饮食方剂仅供参考,请以专业医师辩证指导方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