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医丨中医与西医

作者:杏园金方官方    浏览次数:    日期:2016-12-13

中医、西医在中国的客观存在和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思维方式。中医用自己对西药的理解西药中用,西医用自己对中药的了解中药西用。就好像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将来会逐渐融合为:用宏观、整体的,以病人为主的思想去指导病理研究和临床用药。

 

中医是文化,西医是科技。文化需要积淀,需要功力,需要深度和广度;科技则需要不断创新。

 

中医治疗的是生病的人,西医治疗的是人患的病。西医重视医生用的药,不同的医生对同一个病,规范用同一样的药。中医重视用药的医生,同一个医生对患同一样病的不同病人,会选择不同的用药;同一个医生对患不同样病的病人,有时会选择同样的用药,叫做“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所以“以人为本”用在中医身上,最恰当不过。中医注重定位、定性;西医注重定位、定量。西医是针对病原体进行治疗,中医是制造一个病原体不能生存的环境。有人说:中医是宏观的准确,西医是微观的精确。西医治疗除恶务尽,往往“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所以要“消毒”“杀毒”;中医治疗“调摄阴阳,以平为期”,注重调解,讲究“解毒”,提高生活质量,带病延年。

 

中医的有效个案研究,孤立看只是一个有效案例。如果把某个医生一个一个有效个案综合起来看,低层次是运用的药物有效,高层次是怎样运用药物才有效,是用药的思路和指导用药的学术思想。恰巧为“西医注重医生用的药,中医注重用药的医生”做了注解。有效的病例个案,表现出一个真理:有效!遣方用药的指导思想,才是应当研究的高层次。

 

西医注重病因,为确定病因就要进行鉴别诊断,就要动员整个团队明确病理,一旦诊断确定,形成“某某病治病指南”,治疗方案相对固定,用药原则相对固定,只有不同厂家的药品可供选择。中医注重病症,辨证论治,处方体现医生的思路,即使以前没有见过的疾病,也可以通过辨证进行治疗。

 

中药是药效合一,即:是药三分毒,以毒攻毒,“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用热药治疗寒症,用寒药治疗热症,中病即止。西药是药效分离:每一种西药有治疗作用同时也有副作用,用西药治疗时总要考虑它的副作用。

 

研究西药中用的思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能)。先由患者自我感觉西药的口感,以及服药后的感觉。由于西药的结构比较明确,即可以推断出什么结构是甜味,什么结构是苦味,什么结构是酸味,什么结构是咸味,什么结构是辣味,什么结构使人感觉凉,什么结构使人感觉热……由此将西药归入中药的四气五味,把西药的副作用也有效的利用起来,做到西药中用。

 

现在患者是中西医结合患者,他们既看中医又看西医,既半懂不懂中医又半懂不懂西医。所以中国的医生因为“存在决定意识”,被动或主动成为了中西结合医生,在临床用药时自觉不自觉地用中医的思维方法去选用药物,出现了西药中用的萌芽,也是西药中用的基础。

 

如果能够有效利用西医资料,推理、论证,为我所用,充分运用现有资料,配合西医资料,进行对比,写出有价值论文,中医发展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