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记|前方高能!最新版「饮水指南」把我看傻了
作者:吴谦 浏览次数: 日期:2019-08-09
有这样一位病人让我印象深刻,就诊症状是吃饭吐饭,喝水吐水,吃东西不往下走,没几分钟就哕出来。
详细询问,原来病人早前当兵时每天强迫自己喝一暖壶水,认为对身体好。
中医讲“饮过成痰癖也”,“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
这明显是饮水过多导致水液代谢紊乱,中焦水湿不化。再次喝水吃饭,自然会吐出来。后来采用温阳化饮治法让病人痊愈。
到底要喝多少水?
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需要喝多少水。还记得有位病人说自己喝水太少,不爱喝水。但看诊时却一个劲喝水,问诊说一天能喝1000ml水,而且还是“水滑”舌。就他而言,水是喝多了。
那八杯水的说法从何而来?成年人水分需要2.5L,三百多毫升水杯正好八杯的量。但大部分水分来源于米饭、蔬菜、水果之中,所以只有不到1L需要喝水补充。而且根据个人运动状况,出汗排泄多少,饮水量也不同
水喝多了还会导致电解质紊乱、水中毒,情况严重可能危及生命。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古语云:“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
也就是说不要等非常饥饿时才去吃东西,这样肯定会吃多。饮水也如此,喝水要少喝频喝。还要根据自身体质判断,若平时咳嗽痰多,痰饮本来偏盛,就更不需要那么多水了。
喝水要以自身感知度为准,稍有渴意就少喝点,少喝频喝,不渴不喝。
正确的饮水方式是什么?
水是生命之源,成年人体70%是水
1 .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
2 . 多则成痰饮,根据不同体质因人而异。
3 . 饮水适量,不强迫自己
4 . 喝温水,少量频喝,忌冷饮料(尤其天热运动后),忌烫饮。
感冒时如何饮水?
《黄帝内经》:“卫气,水谷之悍气也”
人体津液是卫气重要组成部分,维持人体免疫系统。
感冒时人体确实需要大量水液来抵御细菌和病毒。但如果咳嗽痰多、胃阳不足,这时大量饮水便给了人体负担,反而出现口吐清水,小便频等现象。
平时我们还是要因人而异,如果是风寒感冒姜枣水就是不错选择。另外,一些流感病毒具有特异性侵犯肺脏特点,病毒只有侵犯到肺脏才能起作用,所以保持咽喉湿润也是预防流感好方法。
水还有药用价值?
自古中医对用水就有讲究,《本草纲目》中记载露水、冬霜、夏冰、盐水、流水等20多种水的药用功效。
医圣张仲景在不同方子中也用到不同的水进行煎煮,包括甘澜水、东流水、井水、泉水、潦水。水从化学成分辨析药理作用似乎难以理解,但从中医角度解释就明了许多。
泽漆汤中用东流水,百川东流归海,顺势利下,取其逐水功效;风引汤中以井花水三升煎药,井水常年封藏于地下,为阴水,能重镇潜阳;百合地黄汤中用泉水煎药,泉水为地下上涌地表之水,得孔乃出,为阴中之动阳,能滋阴解郁开窍醒神。
如今熬药这样用水似乎难以实现,但从几千年古圣先贤实践来看,水的好坏确实有不同。
建议饮用市面天然泉水为佳,毕竟这种水携带了天地山川草木之灵气。从科学上讲,水的场地不同,其化学分子簇也会不同,也许更益于人体。
辨证论治才是王道!
现在物质极大丰富,我们外求太多内求太少。切记不要盲目跟风,说多喝水好就大量喝,说喝牛奶好,就必须一天饮多少,说这个保健品好就去买,中医的观点是根据不同体质辨证论治。
在如此多的诱惑下,往往会忽略自身感知,我们要想一想这些东西是否需要且适合自己。
说到这不禁想赋打油诗一首
药在仙山不远求,灵药往往心中修
身体自有大药在,何苦珍馐盘里愁。
合理饮食与运动,充足的睡眠、
面对生活的健康心态,才是最大的良药。
吴谦,中医硕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研读经典,擅用经方,注重天地运行规律对人体气机变化的把握,结合运气理论,注重先天体质因素,强调身心同调,激发人体自愈能力。
擅长诊治:
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抑郁症、失眠、焦虑等情志病;咳嗽、咽干咽痛、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湿疹、风疹、荨麻疹等皮肤病;腰腿肩背疼痛、足跟痛及其他内科杂病。